今天,国际经济与贸易竞争已转变为科技与创新的竞争。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推进和互联互通需求的猛增,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的不断开发迭代及其与更多垂直产业的结合应用,凸显出技术标准在产业合作与竞争中的核心地位。进入5G时代,中国企业在前沿技术创新领域成果显著,在全球标准制定与实施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中国企业在标准必要专利(SEP)许可方面面临着显著的失衡困境,即承担着畸高的SEP许可支出负担,而许可收入的增长却低于预期,这与中国企业在全球标准技术势力格局中不断增长的市场份额形成鲜明对比。
尽管中国企业普遍面临SEP许可费困境,但由于过往缺乏量化统计指标及数据,社会公众对此难以有直观认识。近期,一篇介绍《全球SEP许可全景报告》(The global SEP landscape,以下简称“《CRA报告》”)的文章《首次数据深层揭秘:全球SEP许可费全景解析》,提供了大量有价值的数据。《CRA报告》首次对全球SEP许可费现状进行了详细数据分析,特别是对SEP持有者的收入做了详尽的经济学分析,其结论令人震惊:一是SEP许可费总额极高,2022年全球总SEP许可费达到113亿欧元(合约897亿元人民币,且该保守估计可能只占实际SEP许可费的59%,即实际许可费可能高达191亿欧元,约1520亿元人民币);二是SEP许可费分布高度集中,高通、诺基亚、爱立信三家公司占据了总许可收入的72%,全球接近94%的SEP许可费流入国外SEP权利人手中。
将《CRA报告》与更多行业数据交叉验证发现,众多中国企业承担着超出自身合理承受能力的高额SEP许可费用。以华为为例,自2001年以来累计对外支付的专利使用费中,近80%支付给了美国公司,其他中国企业的情况可能更为严峻。如何缓解这一困境,是培育创新产业发展动能、推动中国经济顺利转型升级的重要前提。
现象:中国企业SEP许可费用收支严重失衡
中国作为全球产品制造大国,在全球化与标准化并行的趋势下,成为SEP许可费用的支付大国,大量许可费用流向国外SEP持有者。《CRA报告》将SEP许可费用的流出分为直接流出和间接流出。以智能手机、网联汽车和IoT(物联网)三大SEP许可集中的产业为例,分析中国SEP许可费用的流出情况。
在智能手机行业,2022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总量为11.93亿台,中国企业小米、OPPO、vivo的总出货量达3.68亿台,占全球总出货量的30%以上。保守估计,中国企业在全球每年约696亿元(个体许可人85亿欧元+专利池4亿欧元)的智能手机相关SEP许可费用中,至少支付了209亿元/年。此外,外国智能手机企业向中国消费者转嫁了约32亿元的许可费用支出。2022年,中国企业和消费者在智能手机领域的SEP许可费用支付达241亿元人民币,占全球智能手机相关SEP许可费用总量的35%以上。
在网联汽车行业,《CRA报告》预计2027年全球网联汽车年销售量将达到6000万辆,中国网联汽车出货量将达到2890万辆,占全球年销量的48%。预计中国汽车企业每年将支付约34至64亿元的SEP许可费用,随着智能汽车成为我国经济转型的支柱产业,这一数字可能还不能完全反映中国汽车产业面临的沉重许可费用负担。
在IoT(物联网)行业,到2033年,中国物联网连接量或将达到124.3亿个,占全球物联网连接总量的31%,处于全球领先地位。但国外专利池Avanci和Sisvel在物联网领域掌握着SEP许可的主流话语权,其许可费率对相关IoT产品来说十分高昂。此外,2022年全球SEP许可费仅有6%流向中国,约54亿元,而流向国外企业的SEP许可费约843亿元,差距悬殊。
综上,即使仅根据《CRA报告》的不完全统计,我国每年的SEP许可费用流出额也远超流入额。仅计算智能手机和网联汽车行业,差值也达到约221 - 248亿元/年。然而,中国已成为国际专利申请最大来源国,5G SEP声明量的全球占比高达42%,中国企业却难以在SEP许可中获得与自身专利实力相符的话语权和经济利益,原因有多方面。一方面,我国企业持有的专利在全球SEP许可市场上的价值认可度较低;另一方面,已有专利池的许可实施规则主要由欧美国家建立并主导,我国企业处于相对弱势地位。如何通过提升国际市场价值认可来改变SEP许可费用大量净流出的现状,值得深入探讨和思考。
成因:中国企业盈利困境与许可重负
从《CRA报告》可以看出,中国企业在SEP许可费支付市场上占比很大。中国企业支付SEP许可费困境的原因在于其主要销售市场集中在发展中国家和欠发达国家,利润率远低于销售市场在欧美发达国家的国外企业,导致对SEP许可费用的承担能力较差。若仅按销售数量计算许可费,缺乏公平性。行业内对于SEP许可费用应如何计算符合公平、合理、无歧视(FRAND)原则存在分歧。
以智能手机和网联汽车行业为例。在智能手机行业,2023年全球智能手机市场总收入中,苹果和三星占据较大份额,且获得了行业大部分利润,而中国智能手机企业虽出货量占比超过30%,但营收和利润占比却很低,却需承担与国外企业类似的单台固定金额许可费,这种许可费用计算模式既不公平,也会降低中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我国网联汽车行业的盈利能力差异更为明显,国内部分新能源汽车品牌处于亏损状态,而若支付与外国车企相同的固定金额许可费,将使国内车企在竞争中更加艰难。根据销量预测,未来中国车企可能需承担网联汽车领域近50%的SEP许可费,为其发展带来隐患。
总之,在手机和汽车行业,中国企业以较低的营收和利润水平,承担着过高的SEP许可费用负担,我国SEP许可费用的流入与流出失衡问题尤为突出。
对策:完善SEP许可相关环境
为知识产权付费本是合理的,但当前全球SEP许可实践与计费规则存在诸多不合理之处,我国的社会经济转型等政策目标也要求寻求更合理的SEP许可费率标准和实践规则,以支持中国企业应对许可实践困境。面对中国企业的现状,立法机关、监管部门及各界应思考如何通过国家法律和政策以及产业研究与行业治理,优化中国企业的SEP许可生态。我国在SEP全球治理中应重点做好以下三方面工作:
一是推动构建SEP许可谈判的中国式框架。世界主要国家或地区纷纷推出相关政策文件,我国立法者和政策制定者可借鉴域外经验,构建更公平合理的SEP许可实施规则,加强反垄断监管,为相关产业发展保驾护航。考虑到我国企业利润水平低的情况,监管部门可出台指导意见,为确定累计费率上限和给予发展中国家和欠发达国家销售产品的SEP许可费用折扣提供支持。
二是加强对涉平行诉讼的SEP许可纠纷案件的审理。全球SEP许可市场规模大且不断增长,巨大利益引发各国主体的激烈争夺,导致许可纠纷频发。我国司法机关应继续探索改革,引导当事人遵循诚信原则,解决审理程序滞后问题,维护司法权威,推动形成更良性、符合利益平衡和我国产业发展现实的SEP许可生态。
三是持续围绕SEP许可纠纷中的核心议题展开理论和数据研究。当前,全球SEP许可实践存在诸多问题,如计费方式缺乏透明度等。对于中国企业,现行以终端设备数量为基准的SEP许可计费方式不公平,合理的许可费用应根据专利技术在产品中的价值确定。相关行业协会、专家学者应加强前沿理论和基础数据研究,为监管部门提供政策工具和数据支撑,以营造良好的企业发展环境。
咨询电话
13932183744
业务咨询
咨询留言,我们会尽快联系您